首页

江西晋江女王虐打男奴视频

时间:2025-05-29 12:33:57 作者:跨越海峡 嘉台何以共赴创新发展之约? 浏览量:75271

  中新网嘉兴5月28日电(黄彦君)1600多家企业与台湾开展经贸交往,累计引进台资超100亿美元,每年有4万人次台胞前来探亲访友、观光旅游,3000多名台胞长期工作生活于此……在浙江省嘉兴市,“两岸一家亲”的情谊在商业、人文互动中愈发深厚。

  28日,以“嘉台同行·智创未来”为主题的2025浙江·台湾合作周嘉兴专场活动在嘉兴经开区举行,再次连接起浙台两地的深厚情谊与广阔合作空间。

5月28日,2025浙江·台湾合作周嘉兴专场活动现场。嘉兴市台办供图

  从“相遇”到“相知”,跨越海峡,嘉兴与台湾谱写了怎样的发展故事?

  这是一场久久为功的创业创新“接力赛”。

  “我们的成长有着父辈半生的积累,更有强大祖国给的底气。这几年,嘉兴经开区给企业带来各种优惠政策和补贴,我们定不会辜负,在这里有无限的可能。”浙江一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廖景辉感慨道。

  时钟拨回1997年。随着台商赴大陆投资热兴起,廖景辉的父亲廖进堃前来长三角地区考察。他看好嘉兴及嘉兴经开区的区位优势,选择在此投资兴业,并前后多次增资扩产。

  “一代”靠打拼,“二代”靠创新。作为“台二代”,廖景辉看重父辈的积累及城市营商环境,视野也更加开阔。“不能让别人牵着鼻子走,要当自己的主宰。”为摆脱牵制,他将自主创新的步子迈得更快,带领公司拿下60余项专利,用自己的方式书写新时代台商创业的理想篇章。

  父子二人接续创新的故事,在嘉兴并非个例。眼下,当地台商“厂二代”“企二代”挑起发展大梁,站在父辈的肩上,为产业转型发展闯出一片新天地。

  产城人深度互动过程中,不乏“双向奔赴”的温情。

  “有缘千里来相会,第二个三十年,我们还是会继续前行,为社会的繁荣和进步贡献更多的力量。”浙江一家台资不锈钢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、副总经理蔡正雄深情地说。

  走进位于嘉兴市区的嘉兴善益共好公益服务中心,一楼店铺内陈列着各式爱心企业捐赠的义卖商品;二楼的培训空间内,来自嘉职院的老师正在为就业困难人群讲授职业技能培训课。

  这是该公司牵头建设的公益项目之一。2023年9月,在该市相关部门指导下,该公司可持续发展专项基金成立,在生态环境保护、困境儿童关爱和就业帮扶三大领域积极开展公益项目。

  在蔡正雄看来,嘉兴及嘉兴经开区不仅是公司“落地生根的出发点”,更是其“携手共进的好伙伴”,“企业将继续致力于公益事业,担当社会责任,与嘉兴一道成长。”

  创新氛围、优质环境,是城市发展的制胜关键。嘉兴对台商的吸引力,更在于持续注入的“嘉”速度。

  入选浙江省首批RCEP高水平开放合作示范区,获评中国城市营商环境综合排名前20强,全年进出口总额超过4800亿元人民币,实际使用外资保持浙江省第3……一张张“金名片”背后,是该市作为浙江高质量外资集聚地的底气。

  本次专场活动现场,共落实签约项目21个,总投资5.24亿美元。活动期间,该地还将举办长三角台资企业恳谈会、产业链政策专项对接分享会、“青创筑梦”两岸青年数字经济创新创业训练营等多项子活动,推动嘉台两地各领域交流融合。

  嘉兴市委副书记、市长李军表示,嘉兴将秉持“两岸一家亲”理念,一如既往落实落细各项惠台政策,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,推动嘉兴成为广大台商投资兴业、台青成就梦想的最佳目的地和最佳实践地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习近平会见主要国际经济组织负责人

“重庆小面品牌化、规模化、标准化、数字化之路正越走越宽广,”李晓丹表示。2023年以来,随着重庆小面产业陆续入选国家级“重点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集群”“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”建设名单,做好一碗“重庆小面”不仅是重庆人自己的选择,更成为国家赋予重庆的重要使命。重庆市将重庆小面产业作为5000亿级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的12个“爆品”之一进行重点打造。

中小学校每节课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

北京市气象台预计,未来三天北京天气以为晴间多云为主,气温显著升高。其中今天北京晴间多云,早晨时段有轻雾或雾,最高气温23℃;夜间晴间多云,最低气温11℃。

中国香港队苦战15局险胜日本队 晋级国际乒联混团世界杯四强

“我们依托中国—东盟金融城开展集成式制度创新,在全国率先组建了面向东盟的金融中后台服务基地,创新推出了‘RCEP(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》)原产地证+区块链融资’的跨境金融模式,推进了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(QFLP)基金试点,目前已有20余家外商投资股权投资类企业落户广西自贸区。”广西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管委会副主任陆广平介绍。

突破、创新成为展台关键词 进博会成未来医学“超级秀场”

目前,董礼涛技能大师工作室已发展包含5个工种、52名成员的“国家级技能大师”工作室。工作室已完成各类创新成果近百项,取得28项国家专利、命名操作法3项,培养了众多骨干力量,成员中晋升技师、高级技师的就有26名。

华侨大学港澳台侨学生助力“海丝新空间”戏剧孵化计划

管永前,法学博士,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博士后,美国丹佛大学访问学者。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副院长,北京中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研究员,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外中国学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,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理事。主要研究方向为海外汉学和中国学、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等。先后主持国家、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多项,出版《当代西方中国学研究》等著作,曾获国家高端智库“优秀成果重大贡献奖”、北京外国语大学学术特别贡献奖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